案例分享:从儿童精分的诊断治疗说起
以下案例为真实案例并经改写,来访者背景及姓名均为虚构,仅供于医学分享。
案例背景
来访者:小良
年龄:10岁
性别:男
居住地:华东某城市
主治医师: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 郑毅教授
看诊方式:视频看诊+诊所线下支持
主诉:儿童注意力不集中、行为异常
症状:
小良从小思维跳跃,喜欢独处;近年来父母发现他注意力下降,无法顺利完成作业,有时候学到一半会开始出神。
在他院就诊后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障碍,用药后有好转,但之后又开始频繁出神,且喃喃自语,继续用药一段时间后,情况仍无改善,甚至急转直下。
就当时的情况,父母查询资料后希望能给孩子做心理治疗,于是来到思睿明就诊,在治疗过程中,治疗师经沟通发现孩子同时还存在人际关系交往障碍,且治疗效果并不明显。
就诊两月后,小良的行为开始有明显异常,有时会突然微笑、与妈妈聊自己看到、妈妈却无法见到的“伙伴”,甚至会聊到一些恐怖的事情。
且不能正常去学校上课,家长感到事态严重,经思睿明预检医生检查,决定转而向儿童精神心理专家求助。
经过问诊,小良对家庭环境并不觉得恐惧,无被监视感,无被迫害感,无被命令感,但在看诊过程中,孩子数次出现了思绪游离,答不对问,说话散乱等情况。
小良告诉我们,他很喜欢在抖音上刷一些案情分析片、恐怖惊悚片,特喜欢去玩惊险刺激的鬼屋、剧本杀、密室。
在他的脑海中,甚至有一个小世界,他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,也是这世界的成员之一,他很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。
他在小世界中认识了很多“伙伴”,他们相处愉快、融洽,父母也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,妈妈说,在家时小良能很清晰地看见自己的“小伙伴”邀请自己玩,不过在看诊当日,他的伙伴并没有出现。
问起小良害怕的东西,小良说有段时间他经常会梦见一个很凶的人,但是后来有自己的“小伙伴”了,他就不怕了,也再也没梦到过。
经郑教授分析,小良的表面症状包括注意力下降、无法顺利完成作业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思维跳跃、喜欢独处等。但这些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,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,不同的病症会引发不同的治疗方案,因此确定主因为诊疗关键。
在与小良沟通的过程中,小浪存在明显的说话逻辑不畅、前后颠倒、答非所问的情况,并且小良在现实生活中不爱与他人玩、没有朋友(社交障碍),且常常有幻觉(可以看到一些“小伙伴”),妄想(有自己的小世界),情绪失控,思维跳跃的情况发生,郑教授判断精神分裂症是主因。
精神分裂症(又称思觉失调症)发病症状
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,现代医学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和减轻症状,提高生存质量。在治疗过程中,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并逐步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。
由于孩子目前的情况还不严重,且年龄较小,虽发现后没能得到第一时间的治疗(拖延近半年),但郑教授认为,在这个时期积极配合治疗、合理用药,依旧是有康复的可能的。同时,郑教授鼓励家长,约有1/3儿童精分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接近痊愈,还有1/3可以控制病情发展,因此希望家长持续努力,坚持治疗。
小良的父母是很愿意给孩子进行治疗的,但还是有些无法接受诊断结果;且父母担心精神类药品的药物副作用。经过思睿明的线下沟通与支持,小良的父母最终愿意配合郑教授的医嘱,尝试让孩子开始遵医嘱服药。
看诊频率上,初期2周复诊一次,在急性发作成功控制后,复诊周期将减少到1-2个月一次。同时,针对小良的行为问题等,郑教授建议配合上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,也就是在消除精神症状后,可进一步加强其心理和工作技能的培养,更好的融入社会和校园生活。
治疗期间,我们与小良的父母保持着时时沟通。由于前期小良的父母对药物副作用表达过担忧,后续跟进时尤其对药物副作用进行了关注。
服药首日,小良仍然会有幻想、自语自笑,且表情夸张。当日下午与父母的交流开始变多,幻想减少,且在催促下愿意开始动脑写作业。
傍晚父亲带小良外出运动,发现小良自语自言变少,脑中幻觉减少,但开始产生困意。晚上服药后有生气、抱怨、易激惹等现象,同时产生头晕、浑身不适感。
服药第三、四日起,小良正向的(开心)幻想及自语增多,负面幻想在晚上依旧会产生,但无激惹情况产生,每日下午的症状都相对稳定,幻听、幻觉、自语减少,偶有恶心、想吐的情况,无严重身体不适。
用药20日后,父母反馈小良起床时偶有断续的幻想和自笑,嘴巴偶尔会不是控制的自动,但状态较前几日好。玩游戏、打球时仍然会兴奋幻想、自笑自语、来回走动,但频率与时间都明显降低,且不沉浸其中。
比较频繁的症状是嘴巴仍然会不自觉自动,写作业、坐车、外出都会发生,频率尚可接受。
用药2个月后,小良的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控制;幻听幻觉减少,能基本分辨现实与梦境,父母反馈。目前,小良已准备返回学校生活。
小良父母从一开始的难以承受、绝望,到后来的接受现实并积极治疗,其中的痛苦和压力不言而喻。所幸,两位均通情达理且意志坚定,与医生及诊所积极配合,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,可谓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。
精神分裂症(又称思觉失调症)早期症状
总结上述病例的诊断治疗情况。对于出现儿童精神科如精分症状的,我们提示务必做到以下几点:
1、消除病耻感,理解精分
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、症状和治疗方法,这有助于家属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。
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有精分的症状,一定要尽早治疗,千万不要抱着“我们又没家族史,不会是精分”、“一旦确诊精分,孩子这辈子就毁了”的想法。和孩子一起勇敢面对现实非常重要!
2、尽快诊断,尽快治疗
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可以大大提高精分的治愈率,有些甚至是可以完全治愈的,因此我们要鼓励患者、积极就医。
很多患者都因为“病耻感”不敢去医院,等问题严重了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;如果是担心隐私问题,专业精神心理机构会严格保守患者隐私,且往往采用一对一就诊的模式,有效减轻患者的就诊压力。
3、支持患者,处理好自己的情绪
精神分裂症患者是非常需要安慰和支持的,而作为家属,照顾精分患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如家属自身产生了情绪问题或心理问题,也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温馨的环境才更有利于患者康复。
另外,只要通过正规的医院和诊所就诊,精神科疾病的治疗的花费并非天文数字。甚至由于不需要昂贵的手术和药物费用,精神科疾病的花销低于大部分重度身体疾病或手术。因此患者和家属不必过于担心花费问题,相应的情绪的支持和宽慰才是更为重要。
4、综合治疗,明确目标
精神分裂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、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等方式进行治疗。
(1)药物治疗
药物治疗是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方式,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。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,如幻觉、妄想等,提高生活质量。
(2)心理治疗
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,如减轻焦虑、恐惧等负面情绪,提高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。
(3)行为治疗
行为治疗主要是通过职业训练、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方式,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,逐步融入社会。
(4)家庭治疗
对精分患者是家属来说,照顾患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;我们也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支持,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。
在思睿明,每年有许多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乃至治愈的案例。对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,否认疾病,不依从医嘱(如停药)、缺少家庭的支持与监管是治愈率低的主要原因。
精神分裂症并非“精神科绝症”,它与发烧肺炎一样,也是一种生理疾病,尽早发现、放松心态、积极治疗,也是有很大概率可以得到有效治疗、回归正常社会生活!